焦點
-
「十銓 T-FORCE Gaming A2 CARD microSDXC 256GB記」實測開箱,為遊戲而生高效能記憶卡!
隨著Nintendo Switch遊戲一個個的發售,如近期有《Nintendo Switch Sports》,幾個月後還有《異度神劍3》、《斯普拉遁3》等等大作,先不管有沒有時間能破完,身為先買再說但又是數位派的小編,已經感受到當初買的記憶卡容量快要撐滿了,於是在不想刪刪裝裝的前提下,打算再額外購入新記憶卡來補足容量。 不得不說隨著技術進步、普及,現在的記憶卡價格也算是親民不少,以打Game用途居多的使用環境來說,在手機、平板或NS平台上,通常具有U3 (UHS Speed Class3)、V30(Video Speed Class30)、A2(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lass 2)等規格的microSDXC會較為適合,而這類等級的記憶卡以256 GB的話大概就一張小朋友上下可搞定,如果連卡都懶得換想要一張用到底,更可直上1TB的容量。 而小編以此規格需求在一票記憶卡海之中物色時就相中了這張由知名電競周邊大廠T-FORCE所推出的Gaming A2 CARD,事不宜遲就馬上來開箱看看吧! 既然是T-FORCE出品,那肯定是與電競脫不了關係,這張Gaming A2 CARD microSDXC記憶卡光從黑紅配色的外包裝就能感受到滿滿的電競氣息,規格上標示讀寫速度可達100/90 MB/s,也具備了小編剛才所提的U3、V30等規範,讓玩家即時錄製4K影片都不是問題,還符合了A2標準,保證隨機讀寫效能可在4000/2000 IOPS以上。 支援性方面,完美100%相容Nintendo Switch等掌上型攜帶遊戲裝置,只打手遊的玩家們也別急著離開,Android平台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然也絕對支援,這樣的性能相信已經能符合各位手遊玩家們的需求。 而本次小編入手的是256GB版本,對於容量有更大需求的玩家,還有512GB以及1TB的高容量可選擇,售後服務的部分,原廠也更是提供了終身保固,讓玩家盡情安心使用。 T-FORCE Gaming A2 CARD本體同樣也是充滿戰鬥風格的黑紅塗裝,不管前後都標上了符合的規範,這大約一個指頭大小的尺寸,就有高達256GB~1TB容量,技術真的是進步飛快啊! 不免俗的來上機透過CrystalDiskMark、TxBENCH以及ATTO Disk Benchmark來簡單實測一下效能,不難發現在CrystalDiskMark還是TxBENCH上的成績差不了太多,最高讀寫約莫在97/92 MB/s上下,已經相當接近官方標示效能,而ATTO Disk Benchmark的部分在512KB項目以上讀寫效能就穩定在93/88 MB/s上下,對於一般智慧型行動裝置、NS遊戲機來說這樣的效能已經相當夠用。 經過小編幾天在Nintendo Switch上遊玩來說整體感受相當不錯,不管是開啟遊戲還是中間過場,其讀取時間都跟安裝在內建硬碟差不多,不會有被拖慢的感覺,畢竟NS內建是採用eMMC,T-FORCE Gaming A2 CARD的速度就完全足以應付,若玩家正在為自己的行動裝置或者是NS添購新記憶卡而在猶豫,可以試試這張T-FORCE Gaming A2 CARD哦! 廠商名稱: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技嘉GIGABYTE M32UC曲面電競螢幕實測開箱,4K曲面大螢幕搭最高160Hz超頻更新率、再加KVM獨家切換功能讓你電競/商務雙管齊下!
無論是高更新率、解析度、或是戰術功能等等,各類型電競螢幕都有各自的取向優勢,對玩家的選擇來說也是各取所需,GIGABYTE旗下M系列電競螢幕更是主打KVM設備切換功能,讓玩家們能夠因應日常、商務、或是電競環境來瞬間切換不同的設備。 而GIGABYTE M系列電競螢幕,自2021年年底推出M32QC曲面電競螢幕以來,就廣受玩家們好評,站上也已為各位過,不過M32QC為2K解析度版本,本次小編將為各位介紹其4K解析度的升級版-GIGABYTE世界首發31.5吋UHD、更有144Hz更新率的M32UC曲面電競螢幕,提供能讓玩家們更加深刻的沉浸體驗。 打開包裝紙箱後可以發現,M32UC採用底座、腳架、顯示器的多套件組合模式,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其實組裝、拆解都相當便利,腳架底部還有挖空設計,可作整線用途,不必再擔心繁亂的電源線或是DP線搞亂了桌子。 機身設計上,依舊採用招牌機甲風格,採全霧面搭配細緻的磨砂表面處理,為剛硬的機甲設計上,添加了一些簡約、俐落的感覺,當然包含腳架、底座,也都採取同樣風格設計,低調內斂的美學風格,更加凸顯GIGABYTE所營造的品牌個性。 支架角度調整方面,M32UC可在升降0至100mm之間作調整、傾角則可在-5至20度的範圍內調整,特別要提一下的是支架的滑軸設計,技嘉一貫的特色其實上下調整相當方便、不會卡卡,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來微調。 GIGABYTE M32UC在規格上為31.5吋4K曲面電競顯示器(3840 x 2160、UHD),曲度為1500R,並採用VA面板,更新率基礎為144Hz,透過DisplayPort 1.4連接的話,則可超頻至160Hz,並提供1ms的動態畫面響應時間(MPRT)與2ms的灰階響應時間(GTG)。值得留意的是,這塊面板是使用SuperSpeed VA(快速液晶VA),改善了VA反應速度較慢的缺點, 同時具備VA對比表現好的優點,既適合打電競,也適合看劇。 影像呈現的規格方面,M32UC其色彩涵蓋率具備123% sRGB、93%的DCI-P3廣色域,Pixel Pitch為0.181 x 0.181(mm),亮度為350cd/m2(TYP),對比度為3000:1,Display Colors顯示色彩為8-bits,HDR規範則有則有VESA DisplayHDR 400。 GIGABYTE旗下電競螢幕都擁有相當可觀的設備連接埠,當然M32UC也不例外,在I/O埠方面,則有2組HDMI 2.1、1組DisplayPort 1.4、1組具備18W充電功能的USB Type-C、3組USB 3.2 Downstream ports、1組USB 3.2 Upstream port、以及1組3.5mm耳機孔,值得一提的是,M32UC還內建了2組3W功率的揚聲器。 而在機背OSD按鈕上,可以發現KVM鍵,相信有在關注GIGABYTE電競螢幕的玩家都不陌生,至於KVM功能,站上在之前的曲面電競螢幕開箱就已做過詳細介紹,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再去複習一下。 因此具有KVM功能的M32UC,當然也能夠在2組設備間快速切換,省去在OSD介面選用的麻煩,只需要配合一組鍵鼠好夥伴,便能實現無縫接軌的操作體驗,打Game、上班視訊開會、追劇一手包辦,也不必再為了桌上繁亂的線材而大傷腦筋。 OSD功能方面,對於主打戰術功能的GIGABYTE電競螢幕來說,更是值得大書特書,其5向OSD按鍵各自擁有不同功能,不僅可快速調整GIGABYTE電競螢幕「黑平衡」黑科技,也能增減內建揚聲器的音量大小,當然也可以快速選擇影像成色選項。 而進入OSD功能之後,往左按為KVM設定介面,有需要的玩家可在這邊調整;而再往右按則是Game Assist功能介面,玩家們可以於此調整遊戲輔助工具,包含計時器、計數器、更新率、準心模式、也能監控CPU與GPU當前狀態的Dashboard功能、以及螢幕拼接的調整。 往上按則可使用更詳盡的OSD功能,遊戲方面有穩定瞄準Sync功能、超級解析度、黑平衡可調整,在顯示功能那欄,則還有超頻模式可供使用,此處為顯示器超頻,可將原先M32UC所具備的144Hz更新率再往上拔高至160Hz,但要注意的是,玩家們想使用超頻功能,那麼則要透過DisplayPort 1.4才行。 此外,在SDR與HDR模式下,OSD裡的圖像功能皆不同,處於SDR模式時,玩家們可以進行亮度、對比等參數調整,甚至還有預設的FPS、RTS/RPG、電影模式可供選擇;而切換至HDR模式下之後,則濃縮精簡為HDR遊戲模式與HDR電影模式,當然也可以在HDR基礎下自定義亮部、暗部與色彩的強化參數。 看過前面的諸多介紹後,也來實際開機試用一下,首先看到Windows顯示設定,具備HDR 400的GIGABYTE M32UC可以於此開啟HDR模式,解析度方面預設為3840 x 2160,在重新整理頻率欄位上,基礎為144Hz、透過OSD介面超頻後,最高可調整至160Hz。 在色彩呈現方面,透過SpyderX校色報告中,可以發現GIGABYTE M32UC,其色彩涵蓋率為100% sRGB、78% NTSC 、82% AdobeRGB、87% DCI-P3,這邊要注意的是,GIGABYTE官方所給的M32UC規格為123% sRGB,只不過SpyderX的sRGB數據最多只能呈現100%,可不要誤會了。而DCI-P3有87%的涵蓋率,相當不賴,配合4K解析度與曲面構造,玩家們無論在打Game或是看電影,相信都能夠提升視覺沉浸感。 在SDR與HDR模式的比較之下,不難發現在HDR模式之下,顯示器在各方面、包含亮部、暗部等細節調整都相當明顯,同時還能維持色彩飽和度;而黑平衡功能也是表現得相當出彩,以測試效果來看,黑平衡參數為0的時候,雖然環境氛圍相當足夠,但角落處等暗部細節卻無法突現,但若將黑平衡參數調整至最高20時,便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包含左上角的小地圖也變得相當明顯。(黑平衡預設參數為10) 相較過往,主流定位的顯示卡門檻已經越放越高,各家都主打2K以上遊戲解析度,當然,也因如此,4K電競螢幕的需求性也將會越來越高,那麼在電競螢幕上該怎麼取決呢?GIGABYTE M32UC具備123% sRGB、93%的DCI-P3廣色域,在色彩呈現上,以電競螢幕來說相當高規,加上32吋大螢幕、配合1500R曲度所帶來的沉浸感,相信無論是玩什麼類型的遊戲都能享受GIGABYTE M32UC所賦予的視覺體驗,而KVM與OSD戰術功能,也是GIGABYTE主打的功能特性之一,不僅讓M32UC能當電競螢幕使用,只要透過KVM無縫切換裝置,就能夠日常追劇、商務辦公三管齊下,假設玩家們有在想入手4K電競螢幕的話,不妨考慮看看囉。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瑞典集團Embracer宣布收購SQUARE ENIX旗下三家海外工作室
近日瑞典遊戲控股公司Embracer Group AB正式宣布與日本知名遊戲控股公司SQUARE ENIX達成協議,確認將以3億美元金額收購SQUARE ENIX旗下Crystal Dynamics、Eidos蒙特利爾、Square Enix 蒙特利爾三家工作室共計1100名員工,以及包含50多個IP,其中包含《古墓奇兵》(Tomb Raider)、《駭客入侵》(Deus Ex)、《俠盜》(Thief)等知名遊戲作品。 Today we have entered into agreement to welcome over 1000 new colleagues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CrystalDynamics, @EidosMontreal, and @SquareEnixMtl with a fantastic catalog of IPs such as Tomb Raider and Deux Ex, to be part of our ecosystem.https://t.co/NqELDQKTGe— Embracer Group (@embracergroup) May 2, 2022 或許一些玩家們可能對於Embracer Group AB不是那麼熟悉,不過近年來這家大公司在收購上可以說是相當積極,不輸微軟、Sony等知名大公司,旗下更是有如Coffee Stain Studios、Saber Interactive、THQ Nordic、Koch Media、Deep Silver、DECA Games等等眾多子公司。 該公司就曾在前年收購《戰慄深隧》(Metro)開發商等工作室4A Games,去年更是直接收購了《邊緣禁地》(Borderlands)開發商Gearbox Software、《毀滅公爵》(Duke Nukem)開發商3D Realms等等。 如今再收購這三家工作室之後,Embracer旗下員工總數將來到14000人,其中約10000名開發者將遍布124個工作室中,目前開發遊戲更是超過230款,其中有30款為AAA作品。 事實上這次被收購的Crystal Dynamics工作室早在先前Unreal Engine 5正式版登場時,就確認《古墓奇兵》(Tomb Raider)將會有新作並基於UE5來開發,如今換了個老闆,或許能得到更豐富的資源來加速遊戲製作也說不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想在今年看到Apple Watch Series 8搭載體溫感應器?還得解決演算法問題
預計在今年秋天,蘋果將推出iPhone 14系列與新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8,關於iPhone 14系列的消息已傳得滿天飛,至於Apple Watch Series 8的傳言,雖然沒有iPhone 14系列來得熱烈,但對於監測健康狀態的3C產品來說,絕對是令人所期待的一個項目,站上也於前陣子報導了這次,雖然依舊沒有偵測血糖、血壓的功能,但預計將會搭載體溫感應器、以及心房顫動頻率監測功能。 關於體溫感應器,根據分析師郭明錤指出,早在Apple Watch Series 7推出之前就有說要使用,但實際在推出之後,並沒有看到機體上有任何相關的功能,而根據外媒報導,之所以在Apple Watch Series 7沒有看見體溫感應器的搭載,係因演算法仍達不到蘋果測試的標準值。 由於體表溫度容易受到環境溫度變化而導致無法準確測量,目前量測體溫的方法,不外乎肛溫、耳溫、額溫、手溫(腕溫)、背溫、以及紅外線熱像儀的偵測方式,而智慧型穿戴裝置所配戴的身體位置為手腕,但時下量測手溫或腕溫的結果,雖然方便,但手部溫度、無論是手心還是手腕,都容易受到表面微絲血管較多的影響,隨環境溫度升降更快,在精準性方面,仍比不上其他偵測方式,因此想在智慧型穿戴裝置上精準監測體溫,勢必是更艱鉅的一項任務。 不只蘋果,三星旗下的智慧型穿戴裝置,目前也依舊卡在演算法與硬體測試階段,也依然達不到可準確量測體溫的標準,因此今年預計發布的Galaxy Watch 5,也看不到體溫感應器的搭載。 因此,假設蘋果能克服此一問題,那麼我們才能從Apple Watch Series 8上,成功使用體溫監測功能,雖說Apple Watch Series 8搭載體溫感應器的傳言甚囂塵上,似乎煞有其事的樣子,但當初Apple Watch Series 7未發布之前不也是如此嗎?不過,在發布之前,一切都還不能下定論,我們依然可以抱著期待,即使最終沒有體溫感應器,或許極限運動版本、心房顫動頻率監測也會是Apple Watch Series 8的一大亮點。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功耗失控是版本限定、其餘只是照舊,傳完整版RTX 40晶片功耗將突破900W
NVIDIA的下一代RTX 40系列顯示卡一直都有傳出功耗失控的謠言,不少爆料都指出耗電量會比現在同級的RTX 30顯卡高出一倍,不過現在又有傳出這部分可能只會是RTX 4090以上的卡片才會如此,RTX 4080以下的在功耗上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依照NVIDIA的晶片代號邏輯,通常數字越小所對應的效能等級越高,例如RTX 3080用的是GA102,而RTX 3070用的則是GA103。不過根據爆料,新的RTX 4080將不會使用代號AD102的晶片,而是「降級」為AD103,以此類推RTX 4070也改為了AD104。 RTX 4080預計會配備16GB GDDR6X記憶體,比現行RTX 3080 Ti的12GB要更大,但功耗可能因為製程進步的關係,功耗還是控制在350W上下,沒有因此增加。而RTX 4070也同樣將記憶體加大,從8GB變為12GB,功耗則是定在300W,與RTX 3070 Ti的290W功耗差異不大。 然而RTX 4090可就完全不同了,它將用上AD102晶片,外加擁有21Gbps頻寬的24GB GDDR6X記憶體,不過功耗達到了驚人的600W,比現在的RTX 3090 Ti還要高出150W之多!不出意外的話,NVIDIA應該是想要把RTX 4090和4080之間的效能差距拉得更為明顯。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因為RTX 4090這枚AD102僅是「閹割版」,完整版的AD102在記憶體的配置將會翻倍來到48GB,頻寬也會提升到24Gbps,相對的功耗將能飆到超級離譜的900W!必須直接用上2組16 Pin的PCIe 5.0供電插槽才能滿足電力抽取的需求。 目前暫不確定NVIDIA是否會推出用上完整版AD102晶片的顯示卡,畢竟要面對900W的功耗,不論是散熱還是供電設計上都是一大難題,能否實際商品化,以及現在的電源供應器是否能跟得上都還是未知數。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Phone自助維修計畫開跑,已於美國率先啟動!
關於維修iPhone,原先我們所想到的,或許是去原廠換支整新機、不然就是到手機業者、專門維修蘋果產品的業者那更換零件修理,不過在去年11月底,蘋果公布了自助維修方案之後,讓想維修原廠零件、又不想花大筆錢換整新機的玩家可是相當期待。 該維修方案將提供超過200種零件與工具,讓玩家們可自行維修iPhone,包含螢幕破損更換、鏡頭維修、Taptic Engine、甚至連電池也能換原廠,不過維修方案,在推動初期,僅支援iPhone 12、iPhone 13與iPhone SE 3系列,而在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方案進程,進而擴大維修所支援的項目,當然還有Mac系列。 如今,蘋果已正式宣布推出本自助維修服務,美國為第一波啟用名單,且將在今年開放世界各地區域使用自助維修服務,而自助維修服務的流程,將從線上先與蘋果下單取得維修零件與工具後,按照蘋果的維修手冊自行更換,但必須注意的是,自助維修所造成的產品損壞,並不適用於Apple Care。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3D V-Cache香味爆棚了,AMD Ryzen 7 5800X3D在國外賣到缺貨
使用3D V-Cache的Ryzen 7 5800X3D在上周正式開賣,13,470元的價格雖然只和Ryzen 9 5900X差500元,但透過超大快取,讓Ryzen 7 5800X3D能在遊戲效能上比肩、甚至超越Core i9-12900K,使其奪得最強「遊戲處理器」的稱號,甫開賣就在國外掀起搶購熱潮,甚至居然出現了斷貨的盛況。 與Core i9-12900K要價約17,000元相比,Ryzen 7 5800X3D的價格不僅更為便宜,105W的功耗也更低,即便在遊戲以外的地方效能還是不如Core i9-12900K或自家的Ryzen 9 5900X,可是對於只專注於遊戲體驗的玩家來說,無疑的還是極具CP值,以至於處理器在推出之後,相當受到國外玩家的歡迎,不少商店的庫存均已銷售一空,還出現了黃牛與加價的現象。 AMD官方已經承認,Ryzen 7 5800X3D的熱門程度讓他們感到驚訝,美國有部分地區在上市首發的當天就售罄,歐洲市場也同樣有類似的狀況,目前AMD已經承諾盡快補貨,不過何時能滿足貨源就不好說了,畢竟光是3D V-Cache本身就是全新的技術,在產量與良率上是相對難以拿捏的。 然而即便Ryzen 7 5800X3D在歐美地區開出紅盤,台灣這邊卻是兩樣情,主要的銷售平台基本都有充足的庫存之外,也有網友指出如果為了遊戲,需要刻意在價差達4,000元(Core i9-12900K)、7,000元(Core i9-12900KS)猶豫的話,倒不如乾脆把錢投在升級顯示卡上,反正現在顯示卡也降價了,RTX 3050秒升級RTX 3060不是更香?對此,各位玩家又是怎麼看呢?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質感十足、功能全面、擴充性完善,Mac系列的萬能助手,亞果元素 CASA Hub Pro Max USB-C Gen2 13合1多功能高速集線器開箱試用
蘋果的 Mac 系列對創作者來說,無論是筆電或是桌機,都是難以取代的好幫手,而如今加上自研晶片 M1 系列的搭載,Mac 系列在創作者與靈感的激盪過程中,更是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強大助力;但即使效能強大,Mac 系列使用者仍是有些難言之隱,而最令人頭痛的便是它簡潔的擴充槽,雖然該有的都有,但與 PC 相比,仍是簡單地太過頭了,甚至桌機 iMac 的乙太網路埠也被移除,想要還得特別向官方訂製。 想解決這樣的問題,或許可以加裝個 Hub 裝置,來讓我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小編這次要為各位介紹由亞果元素 (ADAM elements)所推出的「CASA Hub Pro Max USB-C Gen2 13合1多功能高速集線器」,只要透過 iMac 或是 MacBook 中的一個 USB Type-C,就能獲得多達 13 個新 I/O 擴充埠,何樂而不為呢? 「CASA Hub Pro Max USB-C Gen2 13合1多功能高速集線器」是來自台灣的亞果元素 CASA Hub 系列新品,除了能完美支援 MacBook、iMac、iPad 延伸畫面、充電、傳輸資料等功能需求外,造型質感更是精巧出眾。CASA Hub 系列開發出十多款針對 Apple 蘋果裝置各種使用需求的集線器商品,而且全系列皆提供3年保固服務,讓玩家能高效使用又安心。 CASA Hub Pro Max 使用鋁合金外殼打造、Type-C 接頭採用馬口鐵材質,能有效降低電磁波干擾,且消光黑的表層處理,更能凸顯 Mac 系列的簡約質感;在外型方面,更是採用扁長設計,對比方正寬厚的 Hub 來說,更加適合擺放,而頂端的傾角設計,搭配防滑墊的使用,能讓玩家們將 MacBook 系列墊在其上,增高筆電高度,擁有更理想的打字角度。 而採用 USB Type-C,也剛好應對搭載 M1 系列的新型 Mac 系列,甚至擁有 Thunderbolt 4 的 iPad Pro 2021年版也能使用,假設配合巧控鍵盤的話,再加上CASA Hub Pro Max,更能搖身一變成為不遜於 MacBook 系列的輕薄筆電,最迷人的是,不需安裝任何驅動,便可馬上使用。 就如典型的 Hub 設計, CASA Hub Pro Max 將所有外接擴充槽安裝在機身背部以及側邊,那麼犧牲一個 Type-C 埠,可以召喚什麼呢?(誤) 首先,為了彌補少一個 Type-C 的缺憾,CASA Hub Pro Max 於背部設置了1組 Type-C,可提供 100W 電力輸入,並支援 PD3.0 快充協議,透過與變壓器連結,來替機體充電,當然,只要與 MacBook Pro 2021 具備同等 Type-C 的筆電都可使用,另外,在側面也設置了1組 Type-C 3.1 Gen 2,擁有10 Gbps 的高速傳輸速率,等於用1組還多還了1組,以1換2的 Type-C 插槽,一點也沒虧還多賺了。 視訊輸出方面,Mac 系列裝置雖有設置HDMI埠,透過Thunderbolt 4 也能使用 DP 輸出,若是想透過筆電多方輸出視訊的話,不免讓人感到隔靴搔癢,而 CASA Hub Pro Max 提供了玩家1組 4K@60Hz 的 DisplayPort 1.4埠、1組 4K@60Hz 的 HDMI 2.0埠、以及1080P@60Hz 的 VGA 插槽,因此無論顯示卡的新舊都可支援,無須擔心轉接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支援 4K@60Hz 影像輸出以外, CASA Hub Pro Max 能讓 MacBook 玩家採取三螢幕鏡像輸出、Windows 筆電玩家可採MST模式支援三螢幕延伸輸出,不過若是4K解析度的影片,則要注意 VGA 輸出只有支援 1080P 而已;且隨著影音串流崛起,也支援 HDCP 2.2 保護協定,無論是哪一家影音串流,都能享受穩定的高畫質視覺饗宴。 雖說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MacBook 系列筆電本就沒有乙太網路埠,僅透過無線網路連接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舊款的 iMac 可是有設置 RJ45、直到 M1 版的才移除,需要特別訂製才行,這點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iMac 的無線技術採用的是 802.11ax Wi-Fi 6,依照小編使用經驗來看,Wi-Fi 連線強度其實相當穩定,但固網相較 Wi-Fi 還是相對更穩定些,因此 CASA Hub Pro Max 也設置了1組 RJ45 乙太網路埠,玩家們或許可以選擇使用穩定度更高的固網線路。 即便 Type-C 為當今主流,但使用 Type-A 的器材仍是不少,且搭載 M1 的新版 Mac 系列,為了我們手頭上採用 Type-A 的裝置,還得購買 Type-C to Type-A 的轉接頭,相當不便,因此 CASA Hub Pro Max 一口氣就提供了玩家們 4組 USB Type-A,分別為 2組 擁有 10 Gbps 的 Type-A 3.1 Gen 2 與 2組 5 Gbps的 Type-A 3.1 Gen 1。 說真的,對於想連接一些周邊裝置的話,多了 Type-A 真的方便許多,CASA Hub Pro Max 提供的這4組擴充性,根本就是神救援。 相信使用 MacBook Pro 系列的玩家們,沒有 SDXC 卡插槽是一件讓人相當頭痛,直到 M1 新版本的 MacBook Pro 系列才重新回歸,但假設有了 CASA Hub Pro Max,即使蘋果再怎麼改動外接埠的設置,我們也依舊能老神在在的應對。 CASA Hub Pro Max 提供了 SD 與 MicroSD 的 UHS-II SD4.0 規格插槽,一次兩組不同規格的 SD 記憶卡插槽,也省去了購置轉接卡的麻煩,且最高傳輸速率可達312 MB/s,不過實際上,還是得看玩家們的 SD 記憶卡所支援的讀寫速度而定,當然,受惠的不只是筆電系列的玩家,本身就沒有預設 SDXC 槽的 iMac 玩家,也可以透過 CASA Hub Pro Max,來方便讀取 SD 記憶卡,還不用非得買特規專用版本,適用性大幅提升。 無論是哪一種傳輸,只要經過線路,就一定會有訊號延遲,更何況是又多了一層關係的Hub集線器,因此小編這裡也做了一些小小測試。 測試平台:Acer Swift S314 SSD外接硬碟:Samsung T7 touch SD記憶卡:Teamgroup Color Card II UHS-I U3 64GB Type-A Card Reader:USB 3 SDXC UHS-II/Micro SD Hub:ADAM CASA Hub Pro Max 特別的是,CASA Hub Pro Max 不僅可用於MacBook,也支援與MacBook Pro 2021 具備同等 Type-C 的筆電。就以 Acer Swift S314 為例,Thunderbolt 4 連結 Samsung T7 Touch 之後,進行 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其讀寫速率的評測結果為 1038.4 MB/s、845.12 MB/s,然而再換上 Hub Pro Max 之後,一樣採用 Type-C 連結 Samsung T7 Touch,讀寫速率測試結果為 1025.9 MB/s、711.38 MB/s,雖然有難以避免的訊號衰減,但基本上差異不大。 由於 Swift S314 並未內建讀卡機功能,因此也透過 USB 3 的 Type-A 讀卡機來做轉接以方便測試,同樣以 Teamgroup Color Card II 64GB 記憶卡來檢視搭配上 CASA Hub Pro Max 後的效能差異,從透過 Type-A 讀卡機測試結果為39.38 MB/s、29.27 MB/s,但一換到 CASA Hub Pro Max 就不一樣了,測試結果上升到 92.53 MB/s、52.09 MB/s,由此可知,無論是 USB 埠或是 SD 卡槽,CASA Hub Pro Max 都配備最高規格的連接埠。 不得不說,亞果元素所生產的周邊,不僅對 PC/NB 甚至對蘋果裝置來說,都相當友善,除了 CASA Hub Pro Max 以外,還研發了多種規格的傳輸線,比方說Type-A to Lightning 的PeAk III、Type-C to Lightning 的 PeAk II C120i,幾乎可以囊括目前所有 iPhone 機種,還能支援快速充電功能,而玩家們也都知道蘋果傳輸線的包覆外材,保存不易,亞果元素的傳輸線皆採用金屬編織技術,強化線材保護、增加耐用度,當然也有 Type-C to Type-C 的傳輸線,像CASA C200 便能支援 iPad Pro 2021 與 MacBook 系列的快速充電功能。 MacBook 搭配CASA Hub Pro Max 使用時,使用1顆OMNIA Pro 1 120W 萬用電源供應器即可,除了平時常用的插頭外,還另外提供英規、歐規、澳規萬國轉接頭,配合 4孔插槽,同時充電不是煩惱;此外,CASA Hub Pro Max 的 HDMI 埠支援 4K@60Hz 解析度輸出,假設玩家們線材不足的話,也可以考慮看看 PeAk II Ultra HD 4K 60Hz HDMI 傳輸線。 不得不提的是,無論是舊版還是新版的 Mac 系列,筆電 MacBook 或是桌機 iMac 也好,插槽擴充性都十分有限,有時不得不拔掉不那麼重要的其中一條線,來接上眼下最急需使用的裝置,但這樣其實超級麻煩,如果是多方位的創作者,需要插 SSD 外接硬碟、SD 記憶卡或是外接螢幕等需求時,Mac 的I/O埠就沒地方插了,因此買 Hub 是勢在必行的一環。而 CASA Hub Pro Max扁長型的設計,除了擺放方便之外,還能當作筆電的墊版,用來增加打字的舒適度,配合13種合1的多功能 I/O,說真的,買一組起來對 iPad Pro 或是 MacBook 系列使用者來說,都是一大福音。 最後,特別提一下這款CASA Hub Pro Max除了支援Mac系列外,當然也是可以對應Windows系統的,如果玩家手上的筆電是屬於輕薄型版本、甚至是迷你主機這一類的,擴充埠的設計相對比較少的話,也是可以搭配這款13合1的Hub來使用,保證直接讓擴充性大躍升。 台灣 香港 新加坡 馬來西亞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Ryzen 7000還能保住香氣嗎?傳AMD AM5平台僅支援DDR5
Intel 12代除了本身處理器的改革,也宣告PC市場正式進入DDR5、PCIe 5.0世代,而AMD CPU也即將於下一代Ryzen 7000上迎來不少改革,不僅確定將使用全新LGA1718的AM5插槽,擺脫過往會有斷針腳的風險,也支援了DDR5、PCIe 5.0來追趕上對手的腳步。 不過根據外媒Tomshardware從得到的消息表示,AMD計畫在AM5平台上的X670、B650晶片組將僅支援DDR5,不像Intel 12代一樣有DDR4、DDR5可選擇,不確定是Ryzen 7000本身就沒有DDR4控制器,還是說會把DDR4放在入門板子上(A620),但外媒表示似乎是前者。 這樣一來對於今年底就要登場的AM5平台來說可能是個不小的硬傷,畢竟DDR5目前問世不久,價格上雖說已經比剛推出時有稍微下滑,但與DDR4相比還是相當高昂,這情況即便到了年底應該還是不會有太大幅度的改善,真要像DDR4平易近人或許要等到明年之後才有可能。 而根據先前傳聞,Ryzen 7000的主要對手也就是Intel 13代可能會與12代一樣保留DDR4支援,讓主機板有DDR4、DDR5版本給一些預算有限的玩家們在升級PC之餘可以稍微緩衝省些荷包。 假設該消息屬實,AMD得在Ryzen 7000或600系列主機板上好好思考定價,除非Ryzen 7000的效能有大幅領先對手,不然全部組起來原本可能香味四溢CPU也會被尊爵不凡DDR5給拖累(笑)。 而在晶片組方面,據稱AM5平台可能不是用傳統南北橋,而是使用雙晶片設計,X670將採用雙晶片,而B650可能就僅使用單晶片,如此一來不僅能更靈活運用,也能節省些成本來壓低主板價格來維持香氣,究竟AMD在Ryzen 7000會如何操作,實在令人期待。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原本想要拒絕的、但錢真的太多了,伊隆馬斯克確定買下了Twitter
被譽為現代鋼鐵人的特斯拉汽車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一直都是社群網站Twitter的愛用者,但因為看不慣現今社群網站的各種言論審查、假訊息等風氣,曾放話可能直接收購Twitter又或是開闢新的平台,如今可以確定這個科技狂人選擇了前者,並以高達440億美元,相當於1.288兆台幣的天價買下。 馬斯克收購Twitter的過程並不順利,在得知馬斯克已持有9.2%的股份後,Twitter一度希望對方成為董事會一員,可是遭到拒絕,因為一旦成為董事會,個人持股的將會被限制在14.9%,而個人股東則是可以無限收購,為此董事會一度利用「毒藥丸計畫」來防止惡意併購,藉由擴張其他股東們的持股數量與比例來避免馬斯克動用「鈔能力」達成他自己的任性慾望。 不過在上周末的時候,董事會和馬斯克進行了第二次的審核,談妥了許多相關細節,包含收購失敗的財務擔保、保障公司價值、確定性以及財務的前提下,最終同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價格批准了收購計畫,總計的花費將高達440億美元,並預計會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交易。 未來馬斯克在擁有Twitter之後,將要透過保護言論自由、開源演算法、打擊機器帳號以及「辨識真人用戶」等方式處理現今社群平台主要遭遇的各種問題,期望能夠讓Twitter展現更高的潛能,畢竟馬斯克自己的大砲性格也時常是受各種社群平台言論箝制的受害者之一嘛! 然而雖然董事會這邊的問題已經擺平了,但馬斯克在先前投資Twitter的過程中,已經引來了不少投資者的集體訴訟,聲稱馬斯克持股超過5%後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資訊,造成其他股民的利益損失,屬於「重大的虛假、遺漏、誤導性陳述」。 此外,紐約時報也從線人那邊得到爆料,表示這樁交易不少Twitter員工都是不知情的,這造成的這些員工的股票補償計畫都被打亂,所以馬斯克的這場收購之路恐怕無法就此一帆風順,直到完成最終交易前,所要面對的挑戰可能還有不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